第427章 丝虫病和特效药研制(1 / 2)
第427章 丝虫病和特效药研制
上午。
王孟德急急忙忙的回到了中医研究院。
本来范老和王教授是极力邀请他在京城微生物研究所吃一顿饭的。
为了招待他,还特意准备要开小灶呢。
但王孟德最近有些忙,这顿饭也只能等到下一次再去那边吃了。
回到单位,他便被施副院长请过去了。
“王副院长,今天请你过来,是有个事情请你帮忙。”
“施老,您叫我孟德就行了。
有什么事情,您尽管吩咐,我一定尽力的去做。”
王孟德一脸惶恐的说道。
施老虽然年龄没有他的老师蒲老年龄大,现在只有六十多岁。
但不管是医术还是资历,都是中医界里数得着的。
再加上中医研究院刚成立的时候,他就是副院长了。
所以,他的能量非常的大。
王孟德以后要当院长,施老的意见也非常的重要和关键。
平日里,两个人交流的不多。
但施老对他的评价却是非常的高,可以说是特别的欣赏,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或者在别人跟前夸奖他。
“呵呵,那我就叫你孟德了。
是这样的,我有一个好朋友,姓聂,他是京城寄生虫病研究所的所长,目前在研究丝虫病的治疗和防治。
他昨天给我打电话,想请你有时间过去,能指导一下他们的研究工作。”
施老笑呵呵的说道。
京城寄生虫病研究所,隶属于华国医学科学院。
而华国医学科学院,是在56年成立的,与协和医学院院校一体,是一所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。
与中医科学院地位一样,是西医界最顶尖的科学研究机构。
“施老,我也听说过这位聂老,他早几年就在研究丝虫病的防治,还在华国医学科学院下边成立了丝虫病研究室。
前两年听说是出了一些成绩,已经找到了特效药,据说效果也很不错呀。”
王孟德思索片刻,然后奇怪的说道。
丝虫病。
是通过蚊虫叮咬而能令人致残的一种传染病。
华国是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。
流行范围一度达到华北、华南、湖广、云贵川等十六个省市地区,八百多个县。
感染丝虫病的患者,高达三千多万人。
其中慢性丝虫病患者就有五百多万人。
感染患者的主要症状,就是肢体和生殖系统畸形,俗称‘橡皮肿’。
可以说,一条细若游丝的小虫,就令三千多万华国人贫病交加,苦不堪言。
解放前,以及解放后的十来年里。
这个病症,基本上没有治疗的办法。
得了这种病之后,基本上就是靠自愈,如果不能自愈,那就只能怪命不好了。
一直等到62年,才由华国著名的寄生虫专家,也就是刚才施老提到的聂老,提出了控制传染源的方法。
使用抗丝虫药物乙胺嗪来消灭微丝蚴和成虫,最终达到消灭传染源的目的。
“哎,这事儿说起来就很让人气愤。
你也应该知道,乙胺嗪这款药,是大漂亮国研制成功的。
老聂在前些年研究中发现,这款药对丝虫病有非常好的效果之后,国家就开始大量的进口。
一开始,大漂亮国还很高兴,毕竟咱们用的是真金白银购买,他们自然是乐于见到。”
顿了顿,施老叹了口气,接着说道:
“南越那边的战争,大漂亮国那边的部队因为疟疾死伤惨重,士气大损。
再加上其他的各种原因,战争一直处于拉锯状态。
后来,大漂亮国发现了咱们进口乙胺嗪这款药品的真正目的,便暗中和华国进行接触,想要咱们出口一部分青蒿散。”
“这事儿我倒是没有听说过,而且青蒿散和青蒿素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出口过,最多也就是一部分国家得到了少部分的数量。”
王孟德接茬道。
在华国的医疗领域,还真没有多少他不知道的大事情。
特别是这种涉及国家战略方面的地方,一般上级都会咨询他的意见。
他既然不知道,那就说明这事儿没成。
甚至都没有过多的谈判。
“这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,我也是听老聂说起过。
……
后边几年,国家也只能通过第三方少量的进口一点乙胺嗪,但都是杯水车薪。
而老聂也临危受命,负责仿制乙胺嗪,争取能国产化,可惜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研制出来。”
施老神情有些遗憾的说道。
目前华国境内的丝虫病依然在肆虐。
明明有特效药,却因为一些原因买不到药。
每年大量的人民群众被丝虫病困扰,不仅生活受到了影响,就连生命和财产也损失了无数。
“施老,聂老是需要我跟他一起研究仿制乙胺嗪这款药么”
王孟德心情也不好受。
之前他了解过,得知了丝虫病已经有了特效药,便不再关注。
没想到里边居然有这么多的事情发生。
如果早知道的话,他肯定就抽出一些时间,把乙胺嗪这款药给仿制出来了。
对于其他人来说,研制一款药可能很难,就算是仿制,也需要大量的时间。
但对于他来说,这都不叫事。
谁让他拥有空间,通过空间,他可以查询到后世所有存在的西药成分。
甚至是生产工艺和配方。
“是的,老聂就是这个意思。
他和你没有打过交道,又知道你最近比较忙,所以才让我跟你聊一聊。
你如果太忙没时间,那就算了,如果有空的话,还是希望能先去他那边,帮助他一起研究。”
施老满眼期待的说道。
现在卫计系统有点地位和能量的人都知道了。
王孟德只用了半天时间,就让京城微生物研究所的王教授,只了两个来月的时间,研制出了一款抗生素药品。
这款药品虽然还没最终确定具有哪些的功效,但这种研制的速度,让所有人都震惊。
同时,也让不少人心思活络起来。
既然京城微生物研究所能吃到肉,那他们自然也想着沾点‘荤腥’。
这其中,最迫切的人,就是华国医学科学院聂老了。
他本打算直接联系王孟德,但又生怕有些冒昧。
于是便托施老,在中间牵桥搭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