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穿越小说 >大唐:刚被立太子,逆袭系统来了 > 第322章要有开创精神【求月票】

第322章要有开创精神【求月票】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按照之前的军队改革,大唐现在的可用之军,大概有六十万,其中靠近吐谷浑的凉州,朔方,各有五万左右的军队驻守。

而东突厥境内,因为要防范突厥人作乱,李靖几乎将平定东突厥的所有军队都留下了。

目前这些军队,主要由张公谨,李大亮,李绩等人分别领导。

至于剩下的三十万军队,有二十万军队被安排在了辽东边境,十万军队在关中拱卫京畿地区。

也就是说,二十万军队相当于大唐三分之一的军权。

而李承乾一开口,就要李世民给他三分之一的军权,这让李世民如何能接受?

所以,在李承乾话音落下的瞬间,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承乾准备逼宫。

就跟他当初逼李渊交出兵权一个性质。

却见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,直勾勾地盯着李承乾,一字一顿地问道:“太子,你又要干什么?”

“父皇不是让儿臣处理薛延陀之事吗?儿臣仔细分析了一遍薛延陀的情况,觉得此战无法避免,就想着干脆一举灭了薛延陀算了!”

李承乾一脸轻松地解释道:“反正父皇也不可能让我留在长安监国,不如让我也领军出征好了!”

“让你也领军出征?”

李世民被李承乾这话惊讶了一瞬,随后摇头道:“不行!”

“为何不行?难道父皇觉得我灭不了薛延陀?”

“不是灭得了灭不了的问题,而是大唐目前的情况,并不适合双线作战。而且,灭国之战没你想的那么简单。”

李世民说着,脸色一正,又接着道:“朕知道你的野心,也知道我大唐从世界地图上看,确实不算大,但开疆拓土要循序渐进,可别走上穷兵黩武的老路!”

说完这话,他一步一步走下台阶,不紧不慢地道:“之前跟众臣讨论征伐高句丽的时候,左仆射给朕做了汇总,就我大唐目前的人口数量,大概有两百多万户,比之西汉初年都不如,更别说隋朝鼎盛时期的八百多万户,这也是有大臣说我唐朝不如隋朝的原因。”

“你看看汉朝经过了汉高祖到汉景帝,七十多年的时间,才让汉朝的人口数量达到五百万户,可即使如此,到了汉武帝晚年,也落了个天下户口减半的结局。”

“而咱们大唐现在的底子,还不如汉武帝折腾后的情况,可不能乱来啊!”

“呵!”

李承乾听到这话,顿时笑了:“既然父皇知道不能乱来,怎么刚打了东突厥,又跟高句丽干上了?你也好意思劝儿臣不要穷兵黩武?”

“这是什么话?”

李世民当即就不乐意了:“朕打东突厥,那是因为东突厥让我大唐屡遭威胁,不得不打!至于高句丽,那也是高句丽率先攻打我大唐的,我大唐作为天朝上国,难道不该反击?更何况,朕打他们,并没有动用多少人马,顶多就是点到为止!”

“切,点到为止还不如不打,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,不也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吗?结果呢,三次远征死了多少人?”

李承乾撇嘴回怼道:“如果父皇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打仗的,还不如汉武帝呢,虽然汉武帝穷兵黩武,但他打下的是实实在在的疆土,可不是打得别人臣服为止!”

“不是,你小子在胡说什么?你以为打下来的疆土,一直都是你的吗?汉武帝打下的那些疆土,后来都是汉朝的吗?”

李世民有些无语地走到地图前,指着地图道:“你看看这地图,向西能够一直延伸到海外之地,向北能一直到北极。”

“别人打不过你,可以跑啊,再强大的国力,也不可能打到世界的尽头吧?再强大的国家,也有衰落的时候吧?”

“等你衰落的时候,别人又回来了,那之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,不就白打了吗?”

“你看汉武帝之后才多少年,匈奴又崛起了是不是?”

“所以,朕看似是在对外一直作战,其实是为了制衡他们的发展,而不是歼灭和吞并。”

听完这番话,李承乾算是彻底明白了汉武帝与唐太宗的不同之处。

虽然他们都被后世评价为千古一帝,但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大不相同。

甚至在正面评价上,唐太宗的评价还要高于汉武帝。

因为唐太宗深知灭国战和争霸战的不同。

一个是要彻底打死对方,一个则是要打得对方心服口服。

而纵观唐太宗的战争史,基本都是几万人搞定战斗,甚至几千人搞定战斗的都有。

如此一来,对于国力的损耗,几乎是微乎其微的。

当然,这里还有一个问题,汉武帝打匈奴的时候,对于草原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,哪怕是最先抵御匈奴的赵国和秦国,最远也是打到匈奴七百里。

而匈奴王庭距离长城,足有两千多里。

要想彻底消灭匈奴,就不得不耗费巨大的国力。

可到了唐朝,因为有汉朝的基础,再加上五胡乱华,草原各部杀入中原的同时,也让中原对草原有了更深的了解。

再加上李唐王朝本身就与草原各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所以唐朝对草原的战争,消耗自然不会比汉朝时期多。

所以,汉朝打匈奴打得国家都差点崩了,而唐朝不过才建立几年,就能灭掉东突厥,甚至在贞观一朝,李世民频繁对外作战的情况下,还打出了一个贞观之治。

这可能就是开创者与后继者的区别所在吧。

不过,在李承乾看来,大唐不可能一直走后继者这条路,否则,这个国家只会越来越不思进取。

一个没有开创精神的民族,是必然会衰落的,就像后世的辫子朝,最终落后于世界之林,成为列强瓜分的猎物。

所以,李承乾沉默了一会儿之后,还是坚定地朝李世民道:“虽然我承认父皇的想法,对现在的大唐来说,或许是一件好事,但对未来的大唐,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。”

“因此,我一直坚信,大唐的未来,就是星辰大海,我要为大唐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!”

“你小子怎么就这么固执呢?!”

李世民被李承乾这话气到了,当即高声道:“你想征服海外,也要看国力吧?没有充足的国力,你拿什么开疆拓土?!”

“战争不是儿戏,那是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,要慎之又慎!”

他是从战争中闯出来的,身上的伤疤,连起来可以成为一幅画,因此,他比谁都清楚战争的残酷。

但李承乾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。

却听他沉声道:“父皇,你心目中的大唐是怎样的?”

“嗯?”

李世民微微一愣,似乎没想到李承乾会问自己这个问题。

不过,对于这个问题,李世民其实早就考虑清楚了,否则他也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。

因为他心中的大唐,肯定是与李渊,乃至李建成,李元吉他们的大唐是不同的。

所以,为了建立自己心中的大唐,他才会走上那条震惊世人的不归路。

却听他若有所思地道:“朕心目中的大唐,能够德庇苍生,威震四海,万民敬仰,四夷宾服,即使千万年之后,世人谈起我大唐,也要仰视之,崇敬之。”

“当然。”

说到这里,李世民的脸色不由露出些许羞色,甚至声音都小了一些:“如果我大唐能够像周朝那样,延续八百载,那就更好了。”

李承乾:“.”

李世民:“.”

父子俩互相对视,皆是不语。

片刻,李世民实在忍不住尴尬,又低声改口道:“朕也知道,延续八百载不现实,但若超过四百载,朕也能接受,至少比汉朝国祚长!”

“呵!”

李承乾笑了。

李世民有些生气地瞪着他道:“你笑什么?难道这不是你心目中的大唐?”

“不,我不是笑父皇心目中的大唐有问题,我甚至觉得,父皇前面说的,肯定能够做到”

“哈哈哈!我就知道!”

李承乾的话音还没有落下,李世民就跟着笑了起来。

可紧接着,他就笑不出来了。

因为李承乾承认的是他前面的话,也就是说,后面的话,基本不可能实现。

但他实在想不通,一个如此完美的大唐,连四百载都延续不了?这怎么可能!?

却听李承乾又道:“虽然父皇确实能建立一个盛世国家,但父皇可知道王朝周期律?”

“这”

李世民微微一怔。

虽然‘王朝周期律’这个词,他从未听说过,但一股发自内心的恐惧感,不由从他心底浮现了出来。

要知道,他可不是只会武功的皇帝,他的文治也是名垂青史的。

曾几何时,他不止一次与弘文馆十八学士探讨历史,总结历史,甚至以史为镜。

这说明他对历史是有一定的认知的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